為支持聯邦政府的教育改革、解決城鄉差距有失教育公平性,澳洲聯邦政府借鏡英美兩國的成功經驗自2009年起推出「為澳洲而教」 (Teach for Australia, TFA)政策,迄今近8年歷史,總計招募約549名志願投入偏遠地區服務的教師對130所低社經弱勢學校及13萬名學生產生正面效益,去年12月聯邦政府允諾再持續補助該政策至2021年。
「為澳洲而教」招募教育系所的菁英畢業生前往偏遠弱勢地區的學校任教,半數以上具有主流學校短缺的數理科學教學專業,在兩年的試教期間得以繼續進修完成碩士學位。
該政策自實施以來教育界的反應兩極化,支持者認為該政策有助於解決偏遠師資短缺問題並提高教師品質,反對者則認為政策只是權宜之計,速成的師培管道反映出政策的漏洞,未能提升教學品質之外,對於教師流失的問題始終無對策。
根據本年8月21日新出爐的「為澳洲而教」獨立評估報告,引用偏遠地區學校校長的觀察指出,該政策所招募的優秀畢業生起初雖未有教學經驗,但是在兩年的培訓期結束後往往表現超前,優於一般傳統管道培訓一樣任教兩年的初任教師。
澳洲教育工會(Australian Education Union)批評「為澳洲而教」所主張的快速師資養成管道,維持政策所費不貲但仍無法避免流失率,畢業生僅有短短13周進行的密集訓練後即上場教課,與要求嚴謹的師培模式截然不同。
聯邦教育部長伯明罕表示,「為澳洲而教」政策建立起優秀的師範生進入偏遠學校的管道,藉由師範生獨特的長才尤其在數理及外語領域,造福弱勢地區的學子,下一階段的任務是讓這些優秀的師範生能夠繼續留下來任教。
評估報告最新數據稱,TFA培訓完畢的教師在正式執教的第一年(也就是兩年培訓後的第3年),百分之65的教師仍繼續任教,有百分之45繼續留在偏遠低社經學校;執教的第二年,百分之60的教師繼續任教,有百分之36留在偏遠低社經學校;第三年後大致維持穩定,百分之50的教師繼續任教,百分之30留在偏遠弱勢的學校。
TFA執行長Melodie Potts Rosevear認為,城鄉差距一直是教育領域關懷的議題,弱勢的背景與原因通常很複雜,我們需要更多優秀的師資輸入、協助弱勢地區的學校。從數據我們了解有一半以上TFA培訓的師資仍留在教學崗位,並非馬上離開教職,這些師範生進入弱勢學校不僅貢獻教學專長,更受益於環境培養出豐富的人生經驗。
據《澳洲人報》報導,去年澳洲教育工會質疑偏遠弱勢的學校確實需要資源持續投入,TFA投注在每位師範生的經費昂貴但流失率過高,未有足夠的實徵研究顯示長期的效應。TFA培育的師範生每一名平均經費為127,000澳幣,一般招募的師資僅不到10,000澳幣。
TFA則指出,聯邦政府補助在每一名TFA師範生的平均費用為65,000澳幣,相較於傳統師培途徑的教育學碩士學位(20,000澳幣)、教育學學士學位(40,000澳幣),其實相去不遠,但是為弱勢地區所帶來的教育福祉有長遠影響。
報告總結建議,受益於TFA政策的各州及領地政府應更積極分攤聯邦政府投注在TFA的經費。
參考資料:
澳洲聯邦教育暨訓練部「為澳洲而教」官網
https://www.education.gov.au/teach-australia-0
2017年5月「為澳洲而教」評估報告全文下載
https://docs.education.gov.au/node/44856
2017年8月21日《澳洲人報》Teacher fast-track program ‘works, but needs more incen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