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5日《澳洲聯邦教育部》發布高等教育改革協議(Australian Universities Accord)最終報告,聯邦教育部長Jason Clare指出,澳洲在前工黨總理霍克與基廷時代將高中生的畢業率從40%提升至80%,而高等教育改革報告所著眼的是未來10年內澳洲政府改革高等教育的藍圖,目標設定在80%的青年至少能擁有一項高等教育(大學或技職教育)的資格,秉持「不遺漏任何人」的信念建立更公平的教育體系。
該報告係由澳洲聯邦政府委託對整體高等教育部門進行審查後提出的改革藍圖,本文摘要該報告背景、主要建議重點,及主流媒體評論等,以供參考。
高等教育改革協議審查小組由新南威爾斯州前科學家Mary O’Kane教授擔任主持人,報告提出47項改革澳洲高等教育的建議,旨在大幅增加高等教育人口,以迎接未來就業市場的技術人才需求,多項建議在2050年達成的目標。包括:
- 80%以上的澳洲就業年齡人口至少擁有一項職業教育或大學教育資格,目前比例為60%
- 提高25-34歲青年至55%擁有大學以上學歷,而目前比例為45%
- 採類似2023年澳洲各州及領地政府《國家技能協議》商定的方法,提升所有澳洲人持續培訓的機會、掌握就業技能的優勢
此外,有關提高本地學生上大學的機會:
- 讓更多弱勢低收入戶的學生接受大學教育,以填補2050年就業市場新增的630萬個需要大學學歷的職位空缺
- 引介新的撥款模式,類似目前用於資助澳洲中小學教育的學校資源標準,亦即每所大學獲得基本撥款之外,再根據學生與教育機構所面對的劣勢程度與地理位置差異增獲額外撥款,並增設獎勵大學措施來鼓勵輔導學生完成學位
- 改革高等教育學貸計畫,以緩解高通貨膨脹對學生欠款增加的影響,減輕畢業生的經濟負擔;報告呼籲應審查銀行的貸款做法,以防購房貸款能力,受學貸債務的過度影響
聚焦國際教育與海外留學生的改革:
- 改變大學招收海外留學生的方式,建議:與其自由招生不如指導各大學根據學生來源國多樣化,以減輕海外市場變化所帶來的衝擊
- 提高海外學生入學的英語成績要求
- 檢討過度招收海外學生,導致基礎設施不足,增加本地生租房的難度
- 建議設立高等教育未來基金,用海外留學生的學費、校友捐款、及政府共資撥款做為資金來源,確保所有大學能獲基礎設施撥款
《澳洲人報》高等教育專欄評論指出,雖然高教改革報告著眼在提升弱勢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或將導致「低分上大學」的窘境。報告中多數的建議雖不涉及增列政府預算,然而三所澳洲最富裕的大學對於課新稅及重新分配資源持反對立場。
莫納許大學校長認為,未來基金計畫將影響大學增加弱勢學生就讀的能力;墨爾本大學校長對提案感到擔憂,認為徵收新稅對當前及未來生產力、創新潛力無益;身兼八大研究型大學聯盟(Group of Eight)主席的雪梨大學校長,也是從國際學生學費中獲益最多的大學,認為高等教育基金計畫將有損大學聲譽及吸引國際學生的能力。
身兼改革報告委員會成員的西雪梨大學校長則認為,未來基金計畫將會是澳洲高教產業對未來前景的共識與重要投資,至於如何執行需要更細部的設計與時間來促成。
參考資料:
2024年2月25日《澳洲公共政策平台APO》Australian Universities Accord: final report
2024年2月25日《澳洲聯邦教育部》新聞稿 Release of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y Accord
https://ministers.education.gov.au/clare/release-australian-universities-accord
2024年2月26日《澳洲人報》高等教育專欄 Low bar to entry under university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