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多國M痘疫情中兒童與青少年病例分析
Mpox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during Multicountry Outbreak, 2022–2023
EID Journal, Volume 29, Number 10—October 2023
摘要:2022至2023年爆發的M痘(Mpox)疫情主要影響成年男性,兒童與青少年(<18歲)的病例佔通報病例的1.3%。全球監測數據顯示在此年齡組別中,僅有1例進入重症監護室(ICU),且無死亡病例。傳播途徑與臨床表現依年齡而異。
M痘是一種由M痘病毒(MPXV)引起的人畜共同傳染病,最早發生在中非和西非的森林區。2022年5月,多國爆發M痘疫情;截至2023年5月,來自111個世界衛生組織(WHO)成員國的報告顯示,全球有超過87,500例病例,141例死亡。其中,1.3%發生在18歲以下的兒童與青少年身上。1970 年至 2021 年間,中非的M痘病例主要為兒童(54%–90%),且兒童比成人發生更多嚴重的疾病和不良反應。
2022 年5 月,一個沒有疾病史的國家向WHO通報第一例M痘病例,因而開始建立球監測系統,以收集可能與確診病例的數據,及關於人口統計、疾病史、臨床表現、傳染因素、和檢驗等之詳細資訊。報告中使用WHO於2022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5 月22 日間的監測數據,並總結18 歲以下病例中M痘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請見外部連結: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MPX-Surveillance-2024.1) 。
研究結果:
在2022至2023年M痘疫情期間,全球確認的M痘病例中有1.3%(1,118/84,614)是18歲以下的兒童與青少年。絕大部分來自美洲地區(61.8%,691例),其次為非洲地區(30.3%,339例),歐洲地區(7.5%,84例),地中海東部地區(<1%,3例),以及西太平洋地區(<1%,1例)。亞太地區並未通報任何18歲以下的病例。非洲區域國家在全球疫情爆發之前就已通報,而歐洲和美洲的M痘病例報告則始於2022年5月,並於2022年7月至8月達到頂峰。年齡<18 歲的病例流行曲線與全球流行曲線相近。直至 2023 年 5 月,全球 18 歲以下患者的總體病例數都較低;美洲、東地中海區域和西太平洋區域也都只有零星通報病例。在已知的 1,102 名 18 歲以下病例中,59.3% (654) 為男性而40.7% (448) 為女性。
M痘病毒(MPXV)
M痘病毒(MPXV)毒株有 2 個不同的分支:I 和 II。大多數情況下病毒分支資訊難以取得,為根據各國或地區2022 年於GISAID (https://nextstrain.org )、Nextstrain (https://www.gisaid.org )、已發表的文獻或WHO的流行分支而假設的。通報分支I的 297 例M痘病例中,所有年齡組的性別分佈相似。通報分支 II 型的 805 例M痘病例中,13-17歲的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269 例對 104 例)。住院數據:有14.0% (47/335)住院,1人住進加護病房;無人死亡。
傳播途徑
於年齡<18歲的M痘患者,自我通報的性行為數據有限。然而,13-17 歲的病例中有 37/166 (22.3%)為男男性行為者 (MSM)。 11 例為愛滋病毒感染者,其中1例為免疫抑制。又根據照護者的資訊定義,其餘6名病患出現免疫抑制現象,而其醫療資訊是保密的。總體而言,22.9% (67/293)有提供資訊的病例與已知的M痘病例有明確的流行病學相關性。
0-12歲的病例患者主要透過人與人之間的物理接觸(不包括性接觸)或與傳染媒介(汙染物)接觸,而13-17歲的患者則完全透過性接觸感染M痘。在老年族群中,部分為男男性行為者,這種性傳播方式可能解釋了II型病毒株性別的不均衡分佈。有27.1% (32/118) 的病例傳播類型為其他方式,但沒有更多相關資訊。
臨床症狀:
數據顯示87.1% (472/542)的病例出現症狀。分析中排除了沒有任何特定症狀的病例。皮疹(包括> 1種皮疹症狀,身體、口腔、生殖器或未知位置)是所有年齡組的主要症狀(60%,325/542);生殖器皮疹在13-17 歲患者中佔23.6% (54/229),在13 歲以下患者中佔6.1% (19/313)(p<0.00001)。透過性接觸感染的 13-17 歲通報病例中,有44.1% (15/34)出現生殖器皮疹。生殖器皮疹可能為M痘的傳播途徑,但非性接觸也可能傳染。出疹後,最常通報的症狀是發燒(49.8%,270/542)和頭痛 (29.2%,158/542)。報告指出,淋巴結腫大是常見的M痘症狀;在研究中,佔11.1% (60/542)的病例。
研究結論:
疫情期間,病例數較多的國家討論的多數病例為年齡<18歲,但這些國家的兒童和青少年患者比例低於成人。由於18 歲以下患者的比例低於疫情爆發初期,此趨勢指出一項隱憂:M痘由男男性行為可能轉變為廣泛流行性傳播(包括學齡兒童)。0-4 歲和 5-12 歲年齡組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相似;而 13-17 歲的病例患者更可能有活躍的性接觸、常見的MSM性行為、透過性接觸傳播,並有更多生殖器病變機率。
荷蘭、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的研究與此研究結果一致,大多數病例沒有發生重症入院或死亡;世衛組織曾報導一名死於M痘 I型的嬰兒,但尚無相關數據。研究結果與過去兒童 M痘的報告不同,在過去這些報告中,兒童發生與疾病相關的不良事件和死亡的風險較高 (15)。先前的一項使用相同監測數據的研究顯示,5 歲以下兒童的住院機率高於 15-45 歲群組。此次疫情中兒童和青少年觀察到的嚴重程度低於先前,可能是由於確診輕症的病例加、不同地區醫療可近性不同、宿主群體的健康狀況差異以及IIb 分支毒性較低等綜合因素造成的;據報導,被M痘 I型感染的嚴重程度高於M痘II型。
研究以監測數據為基礎,可能低估了 18 歲以下患者的實際數量,特別是非洲地區。又因住院或死亡造成的延遲,使得各國可能無法即時更新病況進而造成疾病的嚴重程度被低估。資料完整性因地區和國家而異;因此,驗就結果可能無法代表此疾病全貌。
研究結果強調了應對兒童與青少年M痘進行更深入流行病學調查的重要性,並呼籲臨床醫生在診斷有相關症狀的兒童與青少年時,即便沒有已知的接觸史,仍應考慮M痘的可能性。
總結: 這篇文章分析了2022–2023年多國M痘疫情中18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的病例特徵。儘管疫情主要影響成人,18歲以下的兒童與青少年病例佔比較小,且大多數病例的臨床症狀較輕。傳播途徑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年齡段上,尤其是13至17歲的青少年中,性接觸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本研究強調了即便沒有已知的接觸史,醫生在面對兒童與青少年出現M痘症狀時應考慮此病的可能性。對於疫情的後續管理,全球健康機構應繼續加強對兒童與青少年M痘疫情的監測和研究。
本資料摘錄自ECDC網站 : https://www.ecdc.europa.eu/en/mpox
以及 CDC 網站: 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9/10/23-0516_article
編譯: 沈茂庭/劉怡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