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期《光華》以「探索市集」為主題,從特色市場、都會市集、生猛魚鮮市集、市場建築等四面向進行深入報導,呈現台灣最接地氣之生活樣貌。各子題如下:
(一)〈台味市集──接地氣的所在〉;(網址為:https://pse.is/4h7rwg) 。
(二)〈台味風情・特色市集:迪化街、台北花卉市場〉;(https://pse.is/4g33wk)。
(三)〈都會裡的新鮮直送:士東市場與希望廣場農民市集〉;(https://pse.is/4g5kfx)。
(四)〈尚青ㄟ底家啦!:南北魚市場風情〉;(https://pse.is/4bx56p)。
(五)〈老市場的重生與蛻變:連結地景與文化的地方新樞紐〉;(https://pse.is/4h7b9d)。 市場是一個地方的生活博物館,能窺知當地居民生活百態;市場亦能見證區域發展的今生前世。本期走訪南北貨、中藥材、布匹及文創特色商店齊集的台北迪化老街、內湖花市、士東市場及基隆崁仔頂漁市、台北希望廣場農民市集等等,從不同時空發展下的市集,看見台灣人民鮮猛活力
的生活風景。
二、「影像對話」專欄:
〈《光華》攝影徵件:看見思維的聲音──在地音樂與樂團〉:本專欄接續以「攝影與讀者互動,擴大讀者參與,增加彼此之互動」為主旨,廣蒐讀者不同視角下,見證台灣之美,以鏡頭捕捉台灣在地音樂及樂團為藝術所呈現之美,為台灣留下珍貴影像。(https://pse.is/4gtx9b)。
三、「全球視野」專欄:
(一)〈看見黑洞的幕後英雄:天文台灣隊〉:報導中研院參與國際視界望遠鏡計畫,解析銀河系現知最大黑洞清晰照之努力,訪問參與計劃的台灣學者,在這項重大成果上,台灣研究團隊所做出之貢獻。(https://pse.is/4gx2ej)。
(二)〈獵風者奔太空:台灣自製實力第二發〉:報導台灣自製衛星三十餘年,終於完成「福爾摩沙飛向太空」計畫,2023年將有第二顆自製衛星奔向太空,介紹台灣研究團隊努力打造太空產業供應鏈,讓台灣太空產業進軍國際的企圖。(https://pse.is/4ggvwf)。
四、「島嶼行旅」專欄:
(一)〈台灣烏龍的華麗變身:用台灣風土決勝世界〉:本篇報導台灣在老茶廠與製茶達人近年於國際茶賽屢屢獲獎,讓世界看見台灣茶葉以特殊風土與製茶工藝,完成茶葉華麗轉身,決勝世界之戰略。(https://pse.is/4fxbbs)。
(二)〈融合綠能科技的電幻魅力:台電電幻1號所〉:報導已有77年歷史的台電,從2016年起對未來定位啟動文史資料保存,並打造綠能展示空間,以文創科技為台電鍍上企業新形象,企圖把老招牌擦亮,更要鑲上「節能保綠」的環保金框。(https://pse.is/4dru9s)。
五、「產業新創」專欄:
(一)〈打開耳朵,聆聽多重宇宙:聲音經濟方興未艾〉:報導疫情當前因居隔、封城造成生活疏離,從而網路社群媒體成為不可或缺社交互動平台,語音社群Clubhouse、及聲音自媒體Podcast均捲起全球性收聽浪潮,本文介紹如何在疫情當下,「聲音經濟」崛起的商機。
(https://pse.is/4gp9kq)。
(二)〈台灣工具機放眼未來:節能減碳進行式〉:報導面對國際智能製造、淨零排放趨勢,全球前五大工具機出口國之台灣,籌組企業聯盟、研發高階驅動減碳技術、開發智能產品,積極尋找減碳進程,展現台灣迎向綠色製造,在全球工具機產業的競爭力。(https://pse.is/4h74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