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9月6日至21日繼續保持社會隔離與社交距離的分區說明
https://reurl.cc/6apmXM
【第一區】中心城區,人口密度高,政府機關、企業、服務業集中;該地區目前存在許多高危險人群,由15個行政單位組成,包含:
1. 10個行政區:西湖郡、巴亭郡、紙橋郡、還劍郡、棟多郡、二徵夫人郡、青春郡、河東郡、清池縣、黃梅郡
2. 5個行政區(南慈廉郡、北慈廉郡、懷德縣、青威縣、常信縣)的部分行政邊界。
3. 連結第二、三區的交通閘口:有53條跨河道路,關閉其中30條,並設立23個檢查哨,由跨部門力量組成24小時站哨人員(市公安、軍隊、交通警察、醫療保健員等)。
運行機制:
1. 繼續貫徹落實總理第16號令,「原地不動」原則,在更高層面採取一些措施,分區、徹底撲滅「紅區」、「橙區」疫情和治療病患。
2. 做好充分準備,確保必需品、食品等供應鏈不中斷與安全流通和供應,尤其是在隔離、封鎖區。
3. 落實社會保護,不讓任何人缺衣少食,幫助民眾安心防疫。加強託運機制,協助運輸生活必需品。
9月6日至9月21日河內市預防和控制Covid-19流行病的分區計劃圖。
~~~~~~~~~~~~~~~~~~~~~~~~~~~~~~~~~~~~~~~~~~~~~~~~~~~~~~~~~~~~~~~~~~~~
【第二區】由紅河和隴江與第一區區隔開的5個行政區/部分區的行政邊界:龍邊郡、嘉林縣、東英縣、朔山縣、麊泠縣;為促進和維護安全生產,可在該區內細分,規劃實施工業區「三就地」、「二地一線」。
運行機制:
在該區內「黃區」和低風險的「綠區」根據總理第15號令進行調整,並以更高標準採取多項措施,工業生產應秉持每個生產機構都是支撐保護「第一區」抗疫堡壘的模式,按照當地的嚴格科學的防疫措施運行。
河內市將關閉連接第 1 區與第 2 區和第 3 區交通的 30 條道路;留18至23條公路、大橋樑。
~~~~~~~~~~~~~~~~~~~~~~~~~~~~~~~~~~~~~~~~~~~~~~~~~~~~~~~~~~~~~~~~~~~~
【第三區】農業生產區、工業區與產業聚落(人口密度高),典型以農業活動為主,部分城市化,人口密度低。主要以Nhue河、Day河周邊為主:
1. 10 個行政區:巴位縣、山西市社、福壽縣、丹鳳縣、石室縣、國威縣、彰美縣、應和縣、美德縣、富川縣。
2. 5個行政區(南慈廉郡、北慈廉郡、懷德縣、青威縣、常信縣)的部分。
運行機制:依據各區在工業生產、手工業、農業生產方面的特點,執行總理第15號令,並以更高標準採取多項措施,各項生產應秉持著支撐保護「第一區」抗疫堡壘的模式,確保嚴謹科學的防疫運行。
~~~~~~~~~~~~~~~~~~~~~~~~~~~~~~~~~~~~~~~~~~~~~~~~~~~~~~~~~~~~~~~~~~~~
**分區間運行機制**
1. 控制從第一區流向第二、三區。在公私部門合作機制下,透過定期檢測,確保分區之間的生產鏈、供應鏈不中斷。
2. 盡量減少跨區移動。在需要跨區移動的時候,嚴格控制和分攤檢測成本(快篩或PCR)壓力。
3. 推動下放疾病預防控制決策權予區轄內村、鎮,在二、三區規劃展開適應疫情的生產活動。